“能源梯”让石化区绿意更浓
作者:编辑部
2022-07-15
摘要:上楼有楼梯,跑步有跑道,火车有轨道……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能源有没有可能跑步前进,提升能效呢?

上楼有楼梯,跑步有跑道,火车有轨道……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能源有没有可能跑步前进,提升能效呢?

据说,可以,能源能在“阶梯”上跑起来!

在哪里跑、怎么跑?

记者来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探访“能源梯”,看看可燃气、余热、蒸汽是怎么在“阶梯”上跑起来的。

沿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干道一直向东,蓝色的管道层层叠叠,几乎闻不到固有印象中石化区会出现的刺鼻味道。作为宁波全力打造的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绿色石化”的绿意已经扑面而来。路尽头,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到了。

“以前,我们把余气、余热叫废气、废热,现在梯级利用起来,真的都是宝!”四明化工总经理马亚明打开了话匣子,和前来走访的宁波镇海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员工何建川、客户服务中心员工金东交流起来。

马亚明指了指前方,又打开刚刚拿到手的《2021年企业用能分析和建议》看了起来:“投运大半年就有2000多万元的效益,节约标准煤2.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4万吨,经济、环境效益双丰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余能利用分布式能源站三台经过改造的燃气机组正在运行。从四明化工化肥生产车间排出的可燃气正转化成清洁电,源源不断为车间生产线供电。这与厂区围墙上“清洁生产 持续发展”的标语相互呼应。

“十三五”末,浙江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41吨标准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1倍,在高耗能企业集聚的石化区更甚。宁波供电公司在全面普查石化区企业用能结构并与相关企业多次座谈交流后,发现园区企业单体节能空间相当有限,但通过打通企业间能源壁垒的方式节能则潜力巨大。

怎样打通壁垒,又如何挖潜?答案就是能源梯级利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

能源梯级利用,就是让原本较粗放的能源消费侧管理精细起来,把能源“吃干榨净”,也让每度电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从而提升能效水平。

能源站旁边,三组管道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与技术人员一起检查能源站运行工况和状态指标的何建川说:“这三组管道分别是可燃气管道、蒸汽管道和热水管道,是石化区能源梯级利用的突破口。”如今的石化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上下游一体化石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多有冷、热或蒸汽的需求,或是产出冷、热的副产品。让可燃气、余热、蒸汽在“能源梯”上跑起来就有了现实基础。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新建高效能源站、热水等管道,形成化学能、电能、水热能、蒸汽热能4个能源流的高效转换,把企业生产产生的可燃气、余热、蒸汽等梯级利用,在企业间转起来。

拿石化区内的四明化工、巨化科技、镇洋化工、久丰热电四家企业构成的上下游生态来说:四明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是发电的优质资源;四明化工产生的余热在改造前需要通过水煤气变换工艺冷却,而附近的镇洋化工、久丰热电正好存在用热需求,可以将四明化工原本废弃的余热利用上;四明化工产生的大量蒸汽又是巨化科技生产所需要的资源。

爬上发电机组的操作台,记者看到可燃气、热水、蒸汽三组管道从四明化工通往巨化科技、镇洋化工、久丰热电,正像是“能源梯”的跑道。

“我们之前也用可燃气发电,但是发电效率很低,只有30%,改造后发电效率至少有84%。”听说何建川马上要去下一家企业走访,马亚明顺势“出题”——由于可燃气燃烧存在质量问题,有时企业还要购买天然气用于发电,他希望能把这根“刺”拔走。

“今天我们不光是节前排查设备隐患,还要来现场看看进一步改造的可能性。”何建川指了指马亚明手上的用能建议说,春节后供电公司将出具逐台改造三台发电机组的方案,帮四明化工解决难题。

换个思路,变废为宝,四明化工等四家企业的能源梯级利用项目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马亚明告诉记者,周边已经有不少企业“上门取经”,石化区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强烈的意愿开展节能降碳改造。

事实上,能源梯级利用是能源消费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举措。从不断电到用好电,从控能耗到控碳排,能源共用、清洁共享、生态共建、责任共担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这里的绿意会更深更浓。


热门文章